close




    西方主流媒體近日多有中國和馬來西亞因馬航事件“關係緊張”的報道,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2日舉行記者會,嚴厲批評西方媒體“挑撥中馬關係”。馬航失蹤飛機至今沒找到,2日又出了中國女游客在馬遭菲律賓反政府武裝劫持的新案。西方媒體如果想給中馬關係使絆,他們是有處下腳的。
    客觀而言,馬航事件至今,中國民間確有對馬國表現的諸多不滿,也有一些較為激烈的情緒宣泄。但它們絕大部分都是一時的,指向馬航事件的特定針對性極強。即使其中部分情緒有些擴大化,“罵了”馬來西亞這個國家,它們也是緊扣事件的臨時衝動,並不代表中國社會對馬來西亞的整體態度。
    隨著時間流逝,中國社會有能力自我平復馬航事件划出的創傷。我們相信馬國社會出現的一些情緒反彈,同樣會慢慢消散。
    馬航事件是個罕見悲劇,它必然帶來大量連鎖反應。但中馬關係的友好性質十分強大,一個災難性事件不可能具有改變它的力量。中馬友好關係來自於地緣、歷史及兩國現實利益多重塑造,它根本不像一些西方觀察家所希望的那樣脆弱。
    中馬政府都應對兩國友好關係的堅實深信不疑,看好中馬民間旅游等各種交往的自我愈合能力。信息化時代,民間對突發事件極其敏感,這是正常並且不可避免的。中馬關係需要有承受、包容民間一時隔閡及輿論一哄而上炒作的能力。
    這種能力其實已然客觀存在,只是它的展現過程需要時間。中國作為東亞大國,我國社會的對外交往越頻繁,摩擦的發生概率越高。摩擦都是不愉快的,但它們因交往而生,不是反過來封殺交往的元素。
    馬航事件就是重大悲劇,失蹤者家屬的悲痛令人動容。他們沒有義務在這個時候考慮中馬關係。社會上的悲傷也大多是人類同情心的真實反應,普通人也沒有義務在那個時候顧及國家外交。中馬關係需要有足夠的容量,不僅容納這一切,而且給它們以最大的撫慰。
    一些西方媒體趁機挑撥離間,這也是必然發生的。我們的唯一選擇就是面對由此出現的事情額外複雜化,但中馬關係更不可能因西媒幾句輕浮的評論而脫軌。
    中國外交的社會大環境早已發生深刻變化,中國民間聲音成為影響對外交往的元素。不僅中國外交需要對此適應,各國對華外交也需接受這一點。馬航事件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社會不同以往的多元變化,這樣的適應過程會自然而然發生。
    在多元聲音時代,中國官方外交態度保持清晰和定力變得更加重要。它是外部識別中國整體態度的最突出標誌。很多時候,民間輿論特別是互聯網輿論是混亂的,這對官方從國家核心利益出發進行表態形成挑戰。但官方不被民粹主義推動著隨波逐流,這是它為國家和人民所應承擔的責任。
    媒體機構也需承擔責任,而不能在對外民間摩擦中競賽對情緒的發泄。媒體的理性是中國社會理性的關鍵環節,學習、摸索在重大公共事件發生時的理性方式,這是中國媒體需要共同彌補的一課。▲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b60qbzx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